想象型作业一直是我所推崇的。心里学也研究表明: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其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想象的因素,就能帮助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想象型作业呢?下面,结合本人近年来在教学中的一些例子来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案例分析
1.挖掘空白点想象法
(1)案例:《女娲补天》作业设计
《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充满神奇的想象力。这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呢?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挝闹信凑椅宀适糠?,只写到了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而没有写女娲是怎样找的。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设计了一个作业:联系课文前后的内容,发挥自己奇特的想象,写一小段话:“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怎样找的?”
(2)作业效果分析
很多同学都写得很精彩,例如有的学生写道:“白天,女娲翻山越岭,她在峭崖中寻找;黑夜,女娲跋山涉水,她在山谷中摸索,几番春夏,终于找齐了各色的石头。” 有的同学写道“女娲为了找到五色石,她不远万里,穿过了茫茫的原始森林,走过一望无际的沙漠,最终在天涯海角找到了五色石。”……同学们的小练笔闪耀着思维的火花,在创作中他们对于女娲补天所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挖掘空白点,引导想象,这样的小练笔,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文的内容,而且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也有相当的意义。
2.绘画想象法
(1)案例:《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这种文体很浅显易懂,学习这篇课文有一个知识点,那就是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同时要求进行背诵。为了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描写脉络,更好地积累语言,我设计了一个想象训练——绘画。即根据课文对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细致描写进行构画。我还要求学生一边画,一边复述课文内容。
>>点击查看小学教学论文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
绘画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干预策略研究
美术教育主要通过绘画,工艺制作,欣赏美术三个领域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单词妙趣横生